客服热线:400-6558-138 易记网址:www.76438.com

配资利率   |     帮助中心   |     立即登录   |     免费注册

现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一边追债,一边大举发债,西安银行资本承压急补血

一边追债,一边大举发债,西安银行资本承压急补血

2025/5/14 13:44:00

来源:机构投资家 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语:亟需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破局市场化融资难题

又一家资产规模超4500亿级城商行,因巨额不良贷款难收回不得不被迫起诉追债,而被推至市场关切焦点。

4月18日,西安银行向外界披露一则追债相关公告,作为原告的西安银行咸阳分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为由,向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所涉及的被告分别为兴平鸿远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远公司”)、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迪公司”)以及湖南金沙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沙公司”),案件已立案但尚未开庭。此次诉讼的金额涉及借款本金7.3亿元,以及相应的利息、复息、罚息和实现债权的费用。

这也意味着随着此次公告发出,西安银行“踩雷”多方企业债务无法收回的事项已然浮出水面。

此次公告中还显示,西安银行表示已将该笔贷款纳入不良贷款并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造成重大影响。

即便该行坚称不会在本期间内受到影响,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部分重大财务损失已悄然消化在了过往业绩之中。据历年财务数据显示,西安银行过去几年长期保持年化净利润约25亿元规模,在综合核销利息支出及运营成本后,本次风险事件触发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规模已达到年度盈利基数的30%量级。

从财务影响维度审视,该减值比例不仅突破行业风险阈值,更意味着此次涉案金额吞噬了西安银行相当比例的年度经营成果,其连锁反应可能会对资本充足率及后续盈利持续性构成实质性冲击,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1.贷款踩雷被迫追债,诉讼金额合计超七亿

根据公告,西安银行咸阳分行按照约定通过提供贷款的方式,向鸿远公司发放总计8.8亿元(实际发放贷款8.5亿元)的贷款,而启迪公司则为该笔贷款提供连带保证责任。而如今该担保事项“暴雷“,显然将这些公司内藏勾连公之于众。

具体来看,2018年11月,西安银行咸阳分行与鸿远公司签订《固定资产及项目贷款借款合同》,约定向鸿远公司发放贷款 8.8 亿元(实际发放贷款 8.5 亿元),用于兴平市生态湿地综合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借款期限至2028年10月20日。担保方式为:鸿远公司以其具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项目收益权提供质押担保,启迪公司为鸿远公司对本笔贷款债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截至起诉日,鸿远公司尚欠本金7.3亿元及利息等。

而因出现合同约定的风险事项,西安银行咸阳分行依据《固定资产及项目贷款借款合同》约定,宣布该笔贷款提前到期并要求债务人清偿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依法向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本次诉讼。

公告还显示,除了请求判令鸿远公司归还剩余借款本金7.3亿元及相应的利息、复息和罚息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之外,西安银行还要求对质押合同项下收益权享有优先受偿权。同时,西安银行还请求法院判令启迪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以及三家被告共同承担为实现债权和担保权的全部费用和此次所有诉讼费。

《机构投资家》梳理此次借款合同纠纷涉及的企业运营情况,不难发现这三家企业都存在着一定风险,有多条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及终本案件信息“傍身”。其中,启迪公司在A股上市,但近三年来有66条失信被执行人记录;近一年有75条限制高消费记录;近一年有41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高达23.79亿元。涉及高风险总量高达272条,警示4654条。

此外,根据股权穿透,鸿远公司实则为启迪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持有其99%股份,而此次另一被告金沙公司则持有鸿远公司1%股权,两者分别有涉及到股权冻结、被执行人、行政监管处罚等风险事件。

可想而知,此次诉讼事件的背后,也间接暴露了西安银行在内部风险管控方面显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漏洞,要知道这笔信贷业务发生在七年前,如果该行能随时追踪评估尽早发现风险,也不至于演化至如今的对簿公堂,无论是在宏观市场舆论,还是在业绩表现上,对西安银行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

2.资本承压下开始发债,只为促进内生增长?

在加速推进“追债”的同时,西安银行还同步启动了资本补充计划,积极准备“发债”。就在发布此次诉讼公告的前一天,西安银行正式对外披露了资本工具发行方案,称近日已获得金融监管部门正式核准,将择机发行总额不超过4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

这也是继今年3月13日西安银行在股东大会上通过发行不超过 70 亿元永续债的进一步补充,如果这笔永续债成功发行,西安银行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城商行中单笔永续债发行规模最大的银行,占 2025年区域性银行永续债发行总量的23%。

结合当下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来看,一方面,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2024年末已降至1.69%的历史低位,进一步侵蚀利润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另一方面,当前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领域风险尚未完全出清,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高达3.3万亿元,风险抵补需求持续攀升。

在此背景下,西安银行近期连续两次披露发债计划,无疑是一个颇具意味的大动作,核心目的也不言而喻,那就是借此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破局市场化融资难题。

不过,这背后也揭示了西安银行总体资本水平所面临的快速下滑窘境。截止去年末,该行总体资本充足率为12.41%,不仅游离在监管红线上,且较上年末大幅下降0.73个百分点,近五年来更是下降244个基点;同期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也均跌至10.07%,皆较上年末下降了0.6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财务低迷也让西安银行的融资选择显著受限,尤其内源性资本补充渠道颇具压力。我们知道,利润留存是内生资本补充的重要手段,但遗憾的是,过去几年中西安银行盈利状况呈现不稳定态势,以至于净利润仍未恢复至过往高峰水平。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及2024年,西安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7.56亿元、28.04亿元、24.24亿元、24.62亿元及25.5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05%、1.73%、-13.55%、1.56%和2.34%。

或许同样是为了留存利润配合资本充足水平,西安银行在分红上也变得“抠搜”,2023年将分红大幅缩减至2.49亿元,相较2021年8.44亿元、2022年7.33亿元现金分红大幅腰斩。好在2024年分红水平有所上涨,达到4.44亿元。

对此,西安银行董事长梁邦海给出的解释是为进一步加强该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储备,确保资本充足水平达标且能更好应对外部风险的非预期波动和自身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3.资产质量变差,合规问题频发领罚单

事实上,西安银行选择此时发债,与其自身持续变差的资产质量状况密切相关。

《机构投资家》梳理发现,西安银行过往几年中资产质量在一步步承压,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过去的2024年,其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皆出现了大幅上升,不禁让市场对该行资产质量风险捏了一把汗。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3年及2024年,西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0.32亿元、23.93亿元、23.76亿元、27.32亿元及40.78亿元;同期不良贷款率则分别为1.18%、1.32%、1.25%、1.35%及1.72%。可见2024年西安银行不良贷款率在上升,资产质量在恶化。

整体来看,在近乎五年时间里,西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激增了20亿元,不良率更是直接猛涨了54BP,去年末该两项不良数值均为2020年以来新高,不良率更是高于《2024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中同业银行平均指标1.56%的0.16个百分点。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西安银行逾期贷款和关注贷款上升并创新高,直接反映出西安银行在资产质量上面临的巨大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逾期贷款余额达55.8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了9.5亿元;重组贷款为67.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97亿元;重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已经达到了2.03%,而逾期贷款占比为2.29%。

在这样的背景下,截至去年末,西安银行拨备覆盖率已经下滑至184.06%,较上年末下降13.01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新低,风险抵补能力堪忧。

资产质量亟待提升的同时,西安银行的合规问题也多次被打在聚光灯下。

近些年来,西安银行被监管处罚的事项之多、罚没金额之高。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2015年至今西安银行共计罚没金额(对公告披露的已处罚金额汇总计算)约为1428.44万元。

而最近一次其吞下的大额罚单则是在2024年12月13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西安银行被查获“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货币金银、国库及征信管理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处以警告并罚款379.2万元处罚。同时,有三名相关责任人都因对西安银行违反反洗钱管理规定的行为负有责任,分别被予以行政处罚4.5万元罚款、1万元罚款和4.5万元罚款。

总而言之,如今的西安银行除了多次陷入舆论风波外,其内在经营业绩和资产风控管理等方面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同样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悬顶,如何消除负面影响,以及提质增效,依旧是其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服务热线

400-6558-138

工作时间:08:00 - 20:00
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
周末时间:09:00 - 18:00

新宝QQ客服

微信公众号
知道创宇云安全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