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作为“公募第一股”,2024年中邮基金(834344.NQ)交出了一份“冰火交织”的成绩单。
一方面,中邮基金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598.74万元,同比暴跌91.6%,创下历史新低,这一数字背后,主要是子公司首誉光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誉光控”)的巨额亏损和行业降费潮的双重冲击。
另一方面,2024年中邮基金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超过70%,使全年净资产规模从587.49亿元上升至619.03亿元,给稍显黯淡的财报增添一抹亮色。不过,与在新三板上市的2015年底相比,彼时中邮基金的整体管理规模达到顶峰,达789.3亿元。9年过去,中邮基金规模却未见长,反而下降。
中邮基金曾拥有一批“打江山”的明星基金经理,包括"满仓一哥"彭旭、“刀锋战士”任泽松,后来在广发基金成名的2019年公募冠军刘格菘,当时在中邮基金的出道成绩也不错。
昔日明星经理们出于种种原因的离开,如今,谁在扛“公募第一股”的大梁?
1
净利润暴跌91.6%,
首誉光控、管理费收入下降“拖后腿”
2025年3月末,中邮基金交出上市以来最惨淡的财报。
先看营收。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下降25.72%, 较2023年的-8.66%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
在营收构成中,管理费收入3.47亿元,占营收比重最高,达93.87%,该收入同比下降25.88%。管理费收入下降主要由三大原因导致:一是公募行业费率改革;二是公募产品结构调整;三是子公司资管业务规模收缩。
2023年起,中邮基金主动将20只权益类产品管理费率从1.5%降至1.2%,直接导致管理费收入缩水。行业降费潮下,这一“自断臂膀”的举措,让公司陷入“规模增长、收入缩水”的困境。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30.68万元,尽管占比不高,仅占营收比重2.27%,不过该项收入是同比降幅最高的一项,同比降幅达70.85%。
图源:年报
公募基金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包括投资者在买卖基金时支付给销售机构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用于补偿基金销售机构因办理基金买卖手续而产生的成本。具体来说,基金手续费包括申购费、赎回费、销售服务费等。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申购费收入、赎回费收入、销售服务费、转换费2024年分别入账22.95万元、280.19万元、23.58万元、3.96万元。
再看净利润。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仅598.74万元,同比暴跌91.6%,而2023年净利润增长率为正,达12.71%。
值得注意的是,中邮基金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较2023年亏损的320.22万元,同比减少6857.33万元,减幅为2041.47%,主要是由于2024年子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所致。
“子公司风险出清需要时间,但母公司造血能力也在承压。”某券商非银分析师表示,中邮基金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与降费政策叠加,造成了母公司合并报表出现明显下滑。
首誉光控成立于2013年,公司实缴注册资本9.6亿元,是一家在国内成立较早的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子公司,主要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股东分别为中邮基金、重庆光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二者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
图源:天眼查
首誉光控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资本市场、不动产与基础设施投资、财富管理等。在资本市场,主要以二级市场投资类业务为主,通过投研团队进行市场研究和资产配置,设立资产管理计划或担任投资顾问的方式,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
根据官网介绍,成立至今首誉控股累计资产管理规模达2526亿元,投资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均由具有多年银行、信托、券商、基金等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
不过,在成立后的2015年5月27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曾公布对首誉光控的纪律处分决定,因该公司合作机构涉及非法私募活动,基金业协会决定自2015年4月1日起暂停受理该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备案,暂停期限为3个月。
公募机构以管理费收入为主要创收来源,近年来,费率改革持续推进,降费浪潮席卷的公募产品类型不断增加,导致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据《财经》新媒体不完全统计显示,在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35家基金公司中,14家净利润增长,2家扭亏为盈。在连续两年既披露了营收,也披露了净利润的28家基金公司中,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只有7家。经营难度可见一斑。
独角金融发现,已披露年报的35家公募,中邮基金的净利润降幅是最为严重的一家。作为中型公募,在目前的公募行情下,需要通过哪些手段在“降费让利”与“盈利造血”间找到平衡?
对此,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在“降费让利”的大趋势下,中邮基金需要精细化运营并积极拓展新的增长点,才能在保证盈利能力的同时,回馈投资者。
“一方面应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型产品。例如混合估值法债券基金、浮动费率基金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另外一方面,应持续控制营销费用,并通过良好的业绩和优质的服务赢得投资者口碑,从而降低对高额营销费用的依赖”。宋清辉对此分析称。
2
谁挑“公募第一股”大梁?
中邮基金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5月8日的老牌公募,注册资本3.04亿元,股东数量较多,总计10名,3名股东持股比例超过20%,首创证券是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46.37%,第二和第三大股东分别中邮证券、三井信友银行,持股比例分别为28.61%、23.68%,其他7名股东持股比例不足1%。2015年11月24日,公司在新三板完成上市梦,成为“公募第一股”。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邮基金在管基金规模为619.03亿元,较上年末小幅上升,基金数量为55只。从产品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规模最多,达到441.04亿元,占比为71.25%,数量为17只;混合型基金规模为137.84亿元,占比为22.27%,数量为34只;股票型产品仅有1只,规模不足1亿元。
规模占比看,固收业务成为中邮基金业绩的“防御盾牌”。截至2024年末,公司公募管理规模619亿元中,固收类产品占比超70%,其中短债、利率债策略表现尤为突出。
具体来看:一是短债产品方面,中邮鑫溢中短债、中邮纯债聚利等产品规模逆势增长,前者管理费收入同比暴增366%,成为现金流“奶牛”。
二是信用挖掘方面,通过“产业债:城投债=3:7”哑铃策略,重点布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全年城投债零违约。
三是十年费率实验。早在2014年至2015 年,推出行业首批浮动费率产品“中邮核心竞争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和“中邮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近期将进一步对“中邮核心竞争力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进行优化调整,大幅调低超额收益管理费费率。
之所以能够成为“公募第一股”,离不开中邮基金早期一批“打天下”的明星经理。包括“满仓一哥”彭旭、“刀锋战士”任泽松,以及和任泽松并称“中邮三剑客”的邓立新、许进财。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在广发基金成名的2019年公募冠军刘格菘,出道于中邮基金成绩也不错,当时管理的中邮核心成长,任职回报16.02%。
2007年,彭旭取得了191.51%的收益,屈居王亚伟之下,排名2/121。当年,彭旭管理的中邮核心成长基金成立,首日认购资金超过150亿元规模上限,最终创下了600亿元销售纪录。
彭旭离职的2012年,任泽松担任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基金经理,2013年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80.38%的涨幅夺得年度冠军,任泽松随即被称为“80后公募一哥”。而且,2014年,中邮新兴产业以57.29%位居主动股票型基金第15位,打破了冠军魔咒。
不过,早期中邮基金的知名基金经理风格都比较激进,喜欢重仓押注看好的股票。而这种风格,一方面助力管理规模迅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会埋下隐患。
像任泽松管理的中邮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一度持有乐视网,并在乐视网股价飙升期获得很好的收益,但此后却又接连踩雷乐视网,以及尔康制药、宣亚国际等,造成巨额亏损。作为“中邮三剑客”之首的任泽松,也在2018年黯然退出了中邮基金,转入私募领域。
继任泽松、许进财等“顶流”出走后,2024年“台柱子”国晓雯卸任了所有产品后离职。
图源:罐头图库
此外,中邮基金还多次出现“老鼠仓”事件。
2014年初,厉建超主动投案。判决结果显示,其管理中邮核心优选基金期间,就利用职务之便,获取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使用10个证券账户交易,累计趋同交易金额9.15亿元,累计趋同交易获利1682.8万元。最后,厉建超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1700万元。这也成为了全国首例以“情节特别严重”定罪的老鼠仓判例。
2017年5月,邓立新接受相关部门调查。开庭信息显示,其单独或伙同孙某鸿、王某一起操纵上海、北京两地的12个股票账户,先于、同期或稍晚于中邮旗下的两只基金买卖相同股票,涉及成交金额34.7亿元,非法获利5507万元。作为“中邮三剑客”中的邓立新,也就此陨落公募。
“中邮三剑客”中的许进财也于2018年10月离职,至此“中邮三剑客”也已经成为历史。
宋清辉提醒称,明星基金经理”往往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其光环效应确实能带来显著的规模增长。然而,过度迷信明星基金经理也存在风险。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该更加理性,注重对基金和基金经理的全面分析和长期跟踪,避免被“明星”光环所迷惑,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图源:罐头图库
据天天基金APP数据显示,中邮基金当前拥有21名基金经理。
以总回报排名来看,基金经理宫正的年化回报最高,为11.5%;其次是曹思、金振振,年化回报分别为9.06%、8.86%。
此外,总回报为正的基金经理还有吴尚、张屹岩、陈梁、张悦、武志骁、衣瑛杰。
此外,当前在管产品中的最高任职回报为正的还有陈梁、衣瑛杰、闫宜乘、郭志红、姚艺、周楠、江刘玮、王瑶。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到的基金经理江刘玮、金振振、闫宜乘正在管理国晓雯2024年离任的产品——中邮兴荣价值一年持有;金振振在管中邮新思路;闫宜乘在管中邮稳健添利。
对于公募机构而言,如何在市场波动中提升产品的吸引力,考验投研团队的专业能力。你认为2025年中邮基金能否扭转下滑的业绩?你还关注中邮基金哪位基金经理?欢迎留言评论。
Copyright © 2008-2020 【新宝配资】深圳海商汇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粤ICP备18158468号-1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